【大阪風格指南】探訪大阪匠人的文化起源!阪堺電車的散策路線5選

CJ夫人
2025年8月20日


搭上懷舊感十足的阪堺電車,從天王寺緩緩駛向南方,短短 15 分鐘,車窗外的高樓逐漸退去,取而代之的是木格窗町家、低矮屋簷與煙火氣的日常風景。
堺市|尋找大阪的匠心與溫度
如果說梅田代表未來、難波屬於潮流,那麼堺就是大阪記憶的底片。
堺市是位於大阪南方的港口城市,早年憑臨海地利與海外貿易成為日本商業核心之一,與大阪、京都、神戶並列,長達百餘年的自主時期裡,堺商人不受政權束縛,百業繁盛,文化開放,茶道、刀具、香道、染織、和菓子等工藝在此蓬勃發展,為日本傳統文化奠定深厚基礎。直到 16 世紀末,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的介入才改寫城市命運,工藝之都轉型為工業重鎮,昔日繁華逐漸隱入日常。
走進今日的堺,你依然能在街角聞到百年香舖的檀香氣息、在工坊裡看見職人雙手染出鮮豔的浴衣布料、在茶室裡啜一口抹茶,感受那份慢工細活的堅持。
與商業化的觀光市景不同,堺沒有急著取悅遊客的浮華,除了超過千年歷史的住吉大社,堺市的日常節奏,就像匠人磨刀的力道,溫潤、專注,每一條巷弄都帶著歲月雕琢的痕跡與重量。



住吉大社
營業時間:6:00-17:00
門票:免費
阪堺電車搭乘指南|通往匠人日常的時光支線
如果說 JR 與地下鐵是大阪市區的骨幹,那麼阪堺電車就是通往匠人日常的一條慢行支線。阪堺電車是僅存的大阪市內懷舊路面電車,自天王寺的「阿倍野橋」一路向南延伸至堺市,車廂緩緩穿過商店街、老街屋與神社前,像翻閱一本被無數人讀過的生活風景書。
車資:均一價 大人 210円、小童 110円,可使用 ICOCA 等 IC 卡。
乘車起點:上町線(發車地點:天王寺站前)或阪堺線(發車地點:惠美須町)皆可直達堺市。
5個不可錯過的經典車站:
天王寺駅前:阪堺電車的起/終點之一,自JR、大阪Metro和近鐵車站僅一條馬路之隔。
住吉鳥居前站:擁有逾 1800 年歷史的古社,太鼓橋優美的弧線是大阪人心中的經典地標。
綾之町站:全日本少見的路面電車專屬轉角路口,周邊滿是保留昭和氛圍的老屋,是攝影迷的祕密取景地。
妙国寺前站:鄰近堺傳統產業會館,周邊分布刀具店、和菓子舖與町家,是走進堺工藝文化的起點。
御陵前站:可步行前往百舌鳥古墳群與仁德天皇陵,感受世界文化遺產的壯闊與靜謐。



天王寺駅前
營業時間:5:38-23:35
門票:免費
1 堺市博物館巡禮|深度見學日本傳統文化
堺市自古因地處大阪灣南端而成為重要港口,在中世紀扮演歐亞貿易的橋樑,商人帶來了刀劍製作的鋼材、香料與染料,千利休也將茶道精神從此地傳遍全國,使堺成為日本傳統工藝文化史上的關鍵舞台,如今的堺市,林立一座座傳統工藝工坊與博物館,邀請人們再次看見日本傳統工藝之美。
推薦地點
堺刃物博物館|名刀工房與匠人之作
展示著堺市傳承百年的刀具工藝,從江戶名刀到現代料理刀應有盡有。現場磨刀示範聲聲清脆,彷彿在耳邊訴說匠人日復一日的堅持。互動區可親手觸摸刀柄,感受刀鋒背後的重量與溫度。
利晶之杜博物館|一段未完的侘寂故事
在千利休故鄉體驗一場立禮呈茶,茶師以茶筅細細打出綿密泡沫,奉茶的瞬間,仿佛時間凝結。館內多媒體呈現利休生平與茶道精神,讓人真正讀懂侘寂的內涵。
堺市博物館|古代貿易港的黃金年代
以考古文物、古地圖與傳統工藝展品,從陶器紋飾到市街復原模型,每個展間所保存的,不只是文物,而是堺市與古代世界繁華交流的見證。

堺刃物博物館
營業時間:10:00-18:00 每月的第三個周二公休
門票:免費
2 堺市傳統工藝體驗|與職人零距離互動
堺的傳統工藝從來不只展示在博物館裡,他也在日常生活並行著。
透著暖光的老店舖、傳來金屬敲擊聲的小工房、隱藏在角落的微型博物館,隨著貿易與生活的改變,這些空間不再只是默默生產的後台,而成了既能展示、又能和旅人交流的生活舞台。勇敢地走進來,你會發現關西人特有的直爽與好客,讓距離感瞬間消失,到最後,你帶走的不是一個單純的紀念品,而是一段和某個人、在某個地方一起完成的手感記憶。
推薦地點
梅榮堂本社|老字號製香老店的聞香午後
花田口車站前的百年香道老舖,推門過後便能聞到空氣之中混合檀香與梅花香氣,沉靜典雅的老舖氛圍,讓人感受十六代傳人延續香道與線香技術的職人精神,除招牌線香好文木、開運香之外,也推出新世代喜歡的綠茶、蜂蜜、薰衣草甚至咖啡香氣系列。
紙カフ|和紙創作與咖啡時光
綾之町車站對巷裡,有一間販售以堺市古墳紙製品的咖啡廳,店內陳列的便箋、明信片、紙膠帶和禮品包裝、都帶著古樸紋樣,若是運氣好,還能聽到店主人分享關於堺市歷史與古墳故事。
金平糖博物館|糖粒裡的星光
玻璃櫥窗後,銅鍋裡的糖粒在不斷翻炒中逐漸結晶,像夜空中閃爍的微光,館內展示不同口味與顏色的手工金平糖,你可以現場試吃、自己製作金平糖,製作過程像是一場微型科學實驗,想當有趣。

梅榮堂本社
營業時間:11:00-16:30 六日公休
門票:免費
3 堺小農與主廚的美味儀式|食物裡的土地記憶
在堺,吃飯從來不只是覓食,而是與土地對話的方式。 這座城市自古因港口貿易興盛,農漁資源豐富,形成自給自足與在地流通的飲食文化,家庭洋食店、老市場的熟食攤,至今仍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;走進堺的食堂或小型餐酒館,常能遇見料理人親口介紹產地、當季蔬菜、用餐客人與廚房間熱絡交談的場景,這樣的味道,不只是好吃,更讓人重新思考「吃」與生活、土地之間的連結。
推薦地點
銀シャリ en堺|季節餐桌的自然哲學
早上8點就開始營業的日式食堂,選用堺周邊農家的米、蔬菜與海鮮食材,端出一道道炸物、煮物、燒物、生魚片等小缽料理,只要一碗飯、一道配菜,就能吃得出時間與產地的溫度。
洋食やろく本店|昭和味的蛋包飯與炸豬排
住吉大社前有一間創業於昭和初期的洋食老店,門口常排著等候的在地人與旅客,一口咬下炸豬排蛋包飯,厚實的豬排與鬆軟蛋香交織,像回到昭和家庭餐桌的溫暖時光。
DJANGO餐酒館|小農合作的餐桌實驗室
隱藏在街角的餐酒館,每道料理都保留當日送達的蔬菜與香草食材的原色與口感,搭配啤酒或葡萄酒,一口口展現新世代料理人對土地的敬意。

DJANGO餐酒館
營業時間:11:30-15:00、18:00-21:00、BAR&CAFÉ 21:00-23:00
推薦品項:DJANGO PLATE(自選午餐組合) 1800日圓
4 堺的和菓子與洋菓子|甜味時光散策
自從港口貿易開放以來,砂糖與香料便是堺市常見的高級進口品,也因此從茶席到家庭餐桌,孕育出一套獨特的日式點心文化。
夏日的葛餅冰品,是百年不變的清涼儀式;肉桂餅與芥子餅,則自古就是茶席常客;而抹茶與豆餡和菓子,更將一個午後凝結成帶有木香與茶香的時光膠囊。走在堺的老街,甜味不只是味覺的享受,更是承載城市記憶的文化標本。
推薦地點
つぼ市製茶本舗 堺本館|茶香裡的四季
創業於江戶時代的老茶舖,至今仍以傳統手法焙茶,古色古香的老屋內設有茶席、和菓子與外帶區,從春櫻、夏抹茶冰、秋栗子到冬熱茶,每個季節都能在茶香中感受日本茶文化的深度。
八百源來弘堂本店|利休時代的肉桂香
肉桂餅的酥香餅皮,包裹細膩餡料,咬下一口,辛香與甘味交織,像是穿越到侘寂的時光中,被視為堺點心文化的象徵與堺茶席的代表點心。
江久庵|堺的高級古早味蛋糕
堺發源的和洋菓子工坊,以傳統製法烘焙卡斯特拉蛋糕、豆沙甜品與四季和菓子聞名,店內設計可眺望日本庭園與古墳景色,玻璃櫃中整齊陳列剛出爐的和菓子甜點,讓整個空間像一場精緻的甜點展演。

つぼ市製茶本舗 堺本館
營業時間:10:30~18:00
推薦品項:抹茶拿鐵800日圓、抹茶刨冰1500日圓
5 堺古街與堺町家|一切,從建築與生活的記憶開始
昔日的堺,因港口貿易與商業興盛,形成了兼具居住與經營功能的商人宅邸聚落,格子窗、土牆和木構架等都是江戶町家實用功能的體現,如今在錦之町東到神明町一帶,仍可見少數完整保留的町家與街景,也讓旅人有機會在低矮屋簷下穿行、木門之間與職人閒聊,感受當年的氣派氛圍。
推薦地點
町家歴史館 山口家住宅|江戶商家的一日
由保存完好的町家改建,挑高門廳映襯著商家迎客的氣派,榻榻米起居室與待客茶室延續著當年的待人之道,庭院裡的百年老樹見證了家族的興衰,處處再現江戶時代堺商人的富裕與講究。
堺市立町家歷史館 清學院|百年前的私塾學堂
你對百年前的日本私塾感興趣嗎?來清學院看看吧!館內保留塌塌米教室、日式書桌、硯臺與珠算盤,還常舉辦藝術展覽與音樂會,不定期有志工導覽,帶領訪客走進百年前的學習現場。
利晶之杜周邊古街|慢活中的匠人時光
圍繞利晶之杜博物館的街區,仍保有町家結構與低矮屋簷的街景。茶舖、刀具店、染織工房等在地店舖沿街而立,就像把慢活與手作精神寫進街道的日常。

八百源來弘堂本店
營業時間:9:00-17:00
推薦品項:5入肉桂餅 1150日圓、肉桂樂(蜂蜜蛋糕)1134日圓
一鍵領取 堺市打卡景點清單
想要玩出最獨特的堺市路線?跟著去趣達人行程一起踩點吧! 這邊獲取景點清單:https://chictrip-share.app.link/3kOHABpwYVb
CJ夫人專欄概述:日本風格旅行指南
愉悅地深度探索一座城市、區域或在地商圈,重點掌握在於文化、生活與旅行交織出獨特的風格體驗與玩法路線,讓旅日超過100回的CJ夫人,帶你通過在地思維與有氛圍感的旅行美學視角,著手展開一趟與眾不同的日本旅行計畫吧!
你可能還會喜歡這些攻略!
